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名词解释:
1.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及有效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科学。
4.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运动人才参与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
5.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6.竞技体育管理: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得以实施,并取得理想效果的基本保证。
7.一般训练理论:是阐明运动训练基本理论和训练过程中带有共性及普遍性规律为目的的理论体系。
8.项群训练理论:是研究项目本质相关度较高的项目群组 共性规律为目的的理论。
9.专项训练理论:是研究一个项目的本质特征、训练控制规律和参赛行为为目的的理论。
一、竞技体育的形成动因:
(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的竞技体育。
(2)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形成。
(3)社会学因素 :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
二、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名词需背诵}
(1)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是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竞技潜力的运动人才参与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
(4)竞技体育管理:是以上三环节得以实施,并取得理想效果的基本保证。
三、竞技体育的特点
(1)竞争性
(2)规范性
(3)公平性
(4)集群性
(5)公开性
(6)观赏性
四、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
(1)激励人类自我奋斗精神
(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
(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6)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情绪
五、运动训练的基本阶段
(1)专项选择阶段:运动员开始时都是兴趣训练,从兴趣开始过渡到业余训练。一般选1~2个专项作为自己发展方向。
(2)专项训练与提高阶段:该阶段前后经过市、省、国家级三个阶段的训练。采取专项化训练手段,并参加各类比赛。经过该阶段才可能成为专业运动员。
(3)高水平竞赛阶段:是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阶段,运动员受到的干扰明显增多,训练系统性易受破坏,竞技水平波动大、训练积极性下降。运动员过早退役造成资源浪费。
六、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
(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
(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
(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
(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
(5)运动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
(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
七、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层次
(1)一般训练理论:是阐明运动训练基本理论和训练过程中带有共性及普遍性规律为目的的理论体系。
(2)专项训练理论:专项训练学是研究一个项目的本质特征、训练控制规律和参赛行为为目的的理论。
(3)项群训练理论:是研究项目本质相关度较高的项目群组共性规律为目的的理论。
八、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任务(非重点背诵没时间,先不背)
(1)研究现代竞赛制度下,各个项目本质特征变化的总体趋势。
(2)深入探索负荷刺激产生的生物适应性变化规律。
(3)广泛吸取现代科技成果和多学科的前沿理论,提高训练、参赛过程的科技含量,探索 训练方法手段的原始性创新的路径。
(4)研究多种竞赛体系对运动训练过程和参赛过程的普遍影响。
(5)系统研究训练过程的质量控制规律,提高现代运动训练的效益。
(6)进一步丰富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科学内涵和知识体系。
九、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本题大致把整本书的目录过了一遍,非重点背诵没时间,先不背)
运动训练学以运动训练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因此运动训练所涉及的有关问题便是运动训练 学的研究内容。其中包括:
(1)竞技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2)运动训练的目的
(3)任务和特点
(4)运动训练原理和原则
(5)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6)身体训练
(7)技战术训练
(8)心理、智能训练
(9)训练过程的计划和控制
(10)运动员选材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