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绪论

第一篇**所有名词解释:

1.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

2.社区体育:是指在社区居民的居住区内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3.竞技运动教材化:为了适应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和创新的过程。

4.社会适应: 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

5.社会适应能力: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6.社会化:社会化是把一个生物的人塑造成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也是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7.学生心理发展:是学生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 三方面。

8.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在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所产生的效益和功能状况。

9.体育: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环境因素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目的的社会活动。(2011、2013)

10.体质:在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之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运动能力、心理素质等综合的相对稳定性的特征。(2011)

1-1学校体育发展历史


一、二战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特点(有可考性)
(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
(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
(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绝对不考,记住时间点就行,看一下内容就ok)
(1)初创阶段{1949-1957年}
           该阶段明确了体育发展的方向及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任务,同时建立了确保体育运动的组织机制。
(2)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年}
           受大跃进影响,暂时受到破坏。
(3)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及左倾思想影响,体育师资和教学秩序受到影响。
(4)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学校体育思想有了新发展,科学研究出现新局面。加强了课程建设。加强了体育师资和场馆建设。加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三、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发展阶段(或 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1)学校体育思想有了新发展,科学研究出现新局面。
(2)加强了课程建设:颁发了多项体育教学的指导性纲要。
(3)加强了体育师资和场馆建设
(4)加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2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


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区别

(1)概念不同:
       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
       社区体育:是指在社区居民的居住区内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2)对象不同:
        学校体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
        社区体育是指针对广大群众所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


(3)活动时空、组织不同:
           学校体育局限于有限的时空,有一定限制性。
            社区体育是一种以地缘关系为特征的体育组织形式。


(4)管理体制不同:
          学校体育,从体育师资、课程建设、体育设施到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社区体育因余暇时间分散、群体流动性大,加上体育需求差异等因素,难以形成一个稳定有序、趋同划一的体系。

 


二、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联系   (2023年 简答题)

(1)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发展依靠社会成员的体育意识、习惯、能力,几乎每个人都是从学校体育阶段获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


(2)社区体育带动学校体育改革
学校体育是基础,社区体育是导向,社区体育实现终身体育的主要形式与关键。

 


三、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1> 对学校体育引进竞技体育的做法要客观看待。

<2> 正确看待竞技体育的积极作用。
(1)竞技体育是一种记录人类创造潜能的运动文化
(2)竞技体育是一种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规范文化
(3)竞技体育是一种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它可净化人的社会情感,提高社会审美情趣,陶冶社会心理。
(4)竞技体育是一种观念文化,它所负载的价值,在深层结构方面影响着社会心理和民族精神
(5)竞技体育对人的教育、对人的社会化作用、对个性的发展和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总结:可见竞技体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应成为学校体育的总要内容。


<3> 要根据学校体育的实际需要,引进选择竞技运动的内容手段,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改革。


(1)竞技运动不只是高水平竞技运动。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要鼓励开展普及性、趣味性强的竞技运动。

(2)竞技运动具有多层次特征,会形成不同活动层次的竞技运动,即不能全盘吸收进学校体育中,也不能全部抵制与学校之外。

(3)普及性、群众性 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中可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单独出题>

1.把先进的竞技体育文化作为学校体育内容,可唤起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2.以部分竞技体育手段作为学校体育内容,可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3.通过体育教育掌握各种竞技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体育文化素质,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4.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竞技运动,不仅巩固了体育课所学内容,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和陶冶情操。

 


四.学校体育如何发挥竞技运动的作用

(1)就学校而言:应依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竞技体育运动“教材化”处理。
(2)竞技体育运动教材化要遵循相应原则(小点可扩充起来):

         1.简化性原则、2.普及性原则、3.适应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五.竞技体育运动训练教材化要遵循的原则

竞技运动教材化(名词):为了适应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和创新的过程。
(1)简化性原则:简化竞技体育的    技战术难度,适当降低负荷量。
(2)普及性原则:适合全体学生参与,以参加中体验乐趣,体会体育文化为要旨。
(3)适应性原则:   适应学校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等条件,形式灵活多样运用方便,有广泛的适应性。
(4)教育性原则:强调对其学生的教育作用。从身、心、群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六、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

(1)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
(2)把对“学”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把知识引向人生关怀,关注人的生活意义。
(3)把对教育结果的关注转向对过程的关注,增强教育过程的人文性渗透。
(4)在追求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的同时,尽可能地增强教育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增强现代教育活力;

 

七、素质教育的特征(新补充,补充日期:2023年11月2日08:15:03):

(1)全体性: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基本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材的教育。
(2)全面性: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面贯彻素质方针最有利的教育模式。
(3)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
(4)基础性:素质教育虽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必定是素质教育。

 

八、应试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反映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表现在:
(1)应试教育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英才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以升学率作为教育评价的根本依据。
(2)应试教育是一种应付考试的教育模式,它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
(3)应试教育是一种智育至上,知识中心的教育。
(4)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至多数学生于不顾,严重挫伤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试的失败而产生一种失败的心理变态。

 


九、学校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以生为本的观念,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观念。
(2)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所谓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3)加强体育课程与教材建设:对现行体育课程、教材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开展课程改革实践;
(4)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外在的运动能力培养,向内在的只是、添堵、学习及自我发展健康的能力方向转化。

 

1-3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学生体质发展的特点(等2010书到了,需要扩充)

(1)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
(2)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
(3)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体质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机能水平。
(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抗疾病的能力。


三、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体质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
(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四、学生心理发展(等2010书到了,需要扩充)

学生心理发展:是学生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和意志发展、个性发展 三方面。


五、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2018/2019)


(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3)助于情感发展
(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六、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 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七、学校体育对智育的作用:(11.22新补充)

1.促进学生神经系统的发育,为智力的开发奠定了生物基础,

2.人体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有利于促进大脑思维活动的物质—脑啡肽的分泌,使人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3.对全面培养观察能力、广泛训练记忆能力、启迪诱导想象力和提高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七、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1)社会适应: 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


(2)社会适应能力:指个体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3)   社会化:社会化是把一个生物的人塑造成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也是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八、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九、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1-4*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一、学校体育的结构:

(1)学前教育阶段体育(3~6岁)
(2)初等教育阶段体育(6~15岁)
(3)中等教育阶段体育(15~18岁)
(4)高等教育阶段体育(18~30岁)


二、学校体育的功能(P29页资料)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在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所产生的效益和功能状况。
(1)教育功能:
(2)健身功能
(3)娱乐功能
(4)文化功能
(5)辐射功能
(6)经济功能
(7)竞技功能


三、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需扩充)

                    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必须以学校体育内部所固有的特性为依据,反映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的实现与发展需要,并考虑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1)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是学校体育价值的体现。
(2)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3)社会发展的需要。
(4)学校体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
(5)学校体育环境和条件。

 


四、学校体育的目标 (如问目标,就需要两个都答上哦~)

(1)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①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②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③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2)效果目标    <效果是重点,常考>

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2.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知识,以及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3.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5.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

第二篇体育课程

************

第二篇**所有名词解释:

1.体育课程:是指在学校的指导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身体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以及情感与社会方面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2.体育课程编制: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3.体育课程目标:   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教育目标的总要求,确定的指导各级、各类、各地区学校进行体育课程编制的准则,也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准则。

4.体育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标准和途径对课程方案、课程实施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5.体育课程内容: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课程即学科,又是活动和经验,所以体育课程内容可分为 体育知识与技术类、运动参与类 和 体育活动经验类。

第一章体育课程


一、学校体育课程的特性:(补充P31)

体育课程:是指在学校的指导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身体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以及情感与社会方面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1)实践性
(2)整体性
(3)社会性
(4)差异性
(5)非阶梯性
(6)复合性


二、体育课程的编制(P146):     <自己补充>

体育课程编制: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体育课程编制包括:

1.体育课程的目标 +    2.体育课程的内容

 


三、体育课程目标:{换提问方式:体育与健康 课程目标包括哪些方面} 2015、2016

体育课程目标:   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教育目标的总要求,确定的指导各级、各类、各地区学校进行体育课程编制的准则,也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准则。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四、体育课程内容分类: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课程即学科,又是活动和经验,所以体育课程内容可分为 体育知识与技术类、运动参与类 和 体育活动经验类。
(1)体育知识与技术类
(2)运动参与类
(3)体育活动经验类


五、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

(1)符合课程目标要求
(2)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需要
(3)适应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使其通过努力能够完成
(4)与学校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现有资源的作用
(5)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运用


六、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1)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相统一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相统一

 

 

第二章体育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实施的取向

(1)忠实取向
(2)相互适应取向
(3)创生取向


二、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31p)

(1)课程的特点:
(2)外部环境特征
(3)教师的培训
(4)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

 

 

第三章体育课程的评价

一、体育课程的评价(2021年 名词解释: 课程评价)

体育课程评价:是以一定的方法、标准和途径对课程方案、课程实施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

(1)对学生的评价:科学合理的评价,可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

          <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

          <4>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能力

(2)对教师的评价:是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师评价的内容包括:1.教师的职业道德、2.专业素质、3.对体育课程目标的理解、4.学生喜欢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程度、5.创造性工作能力、6.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等。


(3)对课程建设的评价:根据学校体育目标与体育课程目标,对课程开发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补充:课程建设评价主要内容:(可单独出题)

a是否制定了课程的规范性文件
b是否建立了课程及教材的审查管理制度和课程评价制度,以及这些制度的实行情况
c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完善程度和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d教材建设评价e课程实施障碍状况f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第四章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与改革趋势


一、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


(1)体育课程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2)体育课程发展演变的多因素制约性
(3)体育课程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性
(4)体育课程发展的社会强制性与历史局限性
(5)体育课程演变过程中的“钟摆”现象
(6)体育课程发展的动态性与阶段性
(7)体育课程的统一性与灵活性


二、体育课程改革趋势

(1)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
(2)课程的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
(3)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
(4)课程教材多样化。
(5)课程内容组织现代化、生活化。
(6)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第 三 篇 体育教学

第三篇**所有名词解释:


1.体育教学:是以体育教学内容为中介,以学生身体实际参与为特征的师生双边活动。 (2015年 2021年 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

2.体育教学目标:是指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这个预期成果可分为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

3.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体育教学目标是由多个层次的  目标组成超学段体育教学目标、学段体育教学目标、学年体育教学目标、学期体育教学目标、单元体育教学目标、课时体育教学目标,甚至还有下位的技术点知识点的教学目标。

4.超学段体育教学目标:该目标称为“学科目标”或“体育教学总目标” ,它是超越各个学段学生年龄特征的,是概括体育教学本质功能的最上位教学目标。

5.学段体育教学目标:过去,该目标是以“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等表述形式出现的。在新课标中,该目标是以“水平目标”来表述的。

6.学年体育教学目标:是各个学校制定的年度体育教学计划中的目标。

7.学期体育教学目标:是根据年度的教学目标分割而成的学期体育教学计划中的目标。

8.单元体育教学目标:是以某一个学习内容为中心制定的教学目标。

9.课时体育教学目标:是根据单元目标分解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10.体育教学规律: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和必然显现的,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现象及其有规律的变化。

11.体育教学原则:无论是一般教学原则,还是体育教学原则一般都是由几个或十几个原则构成,教学原则的作用发挥也不是某个单一的教学原则所能完成的,这是因为教学涉及因素和内容较多,归纳有困难所致。

12.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13.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在体育教学中必须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身体活动性,还要使学生身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要有效、合理,以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

14.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运动的乐趣,以使学生喜爱运动并养成参加运动的习惯。

15.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的原则:在体育教学中 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

16.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运动知识和运动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对运动与文化的理解,传承运动文化。

17.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休教育原则:在体育教学中 要发挥运动集体的作用,在集体中,特别是在小群体的自主性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集体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集体意识和良好的集体行为。

18.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況,实施各不相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19.安全运动与安全教育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安全地从事运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如何安全运动的教育。

20.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21.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 a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b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c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d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e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22.语言传授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常用语言传递信息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23.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常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有动作示范法、演示法、保护与帮助法、视听引导法等。

24.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是那些通过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运动技能、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和循环练习法。

25.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和比赛活动,使学生通过更加生动、丰富的运动实践体验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运动能力,提高运动参与兴趣的一类教学方法。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运动游戏法、运动竞赛法、情景教学法。

26.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学生在探究解决认识任务的过程中其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进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发现法、小群体教学法。

27.学导式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方法。

28.发现式教学法:简称发现法,又叫问题法。它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培养研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29.程序式教学法: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一步一步地呈现教材,使学生们通过这种安排,逐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法。

30.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设计的成果形式,是根据国家颁发的体育教学指导文件,参照学校所选用的体育教科书,结合学校的体育教学实际而制定的体育教学指导方案和教学过程实施方案。

31.学年教学计划:以年级为单位,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结合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选定的全年教材和时数合理的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确定每学期的考核项目与标准的计划文件。

32.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是按照学年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每个学期的各项教材和时数按一定要求合理的分配到每次课中,并指出考核项目与考核时间的计划文件。

33.单元体育教学计划:也称单项体育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对各个单元的设计,把某个教学内容按照某种教学模式体例安排各个课次的教学文件。

34.课时计划:即课时体育教学计划,又称教案,是根据单元的设计和时数的安排,设计本节课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案。

35.体育手段: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和任务而采取的具体练习。


一、体育教学的特点:                                              (2015\2019年 简答题:体育教学的特点 )

(1)身体直接参与
(2)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
(3)身体承受一定生理负荷


二、体育教学构成要素

(1)三要素学说: 教师、学生、体育教材
(2)四要素学说: 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手段(或体育教学媒介)
(3)五要素学说: 教师、学生、体育教材、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物质条件
总结:共性都有  体育教师、学生 和 体育教材


三、体育教师、学生、体育教材  之间关系


(1)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体育教学过程是 教师 与 学生 双边统一活动的过程。
(2)体育教师和学生 是体育教学中 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因素,它们共同作用的对象是体育教材。(或教学内容)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材这一中介与学生发生作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

 

 


四、体育教学目标(2023年 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目标)(成果,之前写错了,已经改正)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这个预期成果可分为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

补充:阶段性成果是:体育教学的阶段目标,阶段性成果的总和就是最终成果,即体育教学总目标。体育教学总目标是体育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标志。


五、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这个预期成果可分为阶段性成果最终成果.

(1)激励功能
(2)定向功能
(3)评价功能

 


六、学校体育目标的层次(计划与目标去分清)

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体育教学目标是由多个层次的  目标组成超学段体育教学目标、学段体育教学目标、学年体育教学目标、学期体育教学目标、单元体育教学目标、课时体育教学目标,甚至还有下位的技术点知识点的教学目标。

(1)超学段体育教学目标:该目标称为“学科目标”或“体育教学总目标” ,它是超越各个学段学生年龄特征的,是概括体育教学本质功能的最上位教学目标。


(2)学段体育教学目标:过去,该目标是以“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等表述形式出现的。在新课标中,该目标是以“水平目标”来表述的。


(3)学年体育教学目标:是各个学校制定的年度体育教学计划中的目标。


(4)学期体育教学目标:是根据年度的教学目标分割而成的学期体育教学计划中的目标。


(5)单元体育教学目标:是以某一个学习内容为中心制定的教学目标。


(6)课时体育教学目标:是根据单元目标分解到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2022年 名词解释: 课时体育教学计划 )
     

 


七、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行程。
(2016年 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过程)(2017年 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过程)
(2018年 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过程)
(2022年 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过程)


八、体育教学过程的性质

(1)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
(2)体育教学过程是提高运动素质的过程。
(3)体育教学过程是学习知识和形成运动认识的过程
(4)体育教学过程是集体学习和集体思考的过程
(5)体育教学过程是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


九、体育教学规律: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和必然显现的,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现象及其有规律的变化。
(2015年 简答题: 体育与教学规律)   回答方向:概念+五大规律
(2018年 简答题: 体育教学规律)
(2016年 简答题: 体育教学过程的五大规律)


十、体育教学过程的规律。 (五大规律)

(1)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2)运动负荷变化规律
(3)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
(4)体育学习 集体形成与变化的规律
(5)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

 

体育教学原则7大原则


十一、体育教学原则:无论是一般教学原则,还是体育教学原则一般都是由几个或十几个原则构成,教学原则的作用发挥也不是某个单一的教学原则所能完成的,这是因为教学涉及因素和内容较多,归纳有困难所致。

体育教学原则(以下7个教学原则):

  1. 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
  2. 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
  3. 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
  4. 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
  5. 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
  6. 因材施教原则
  7. 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原则

 


一、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
(2023年 名词解释: 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2017年 简答题: 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


①含义和依据: 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在体育教学中必须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身体活动性,还要使学生身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要有效、合理,以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


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是依据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和体育教学需要适宜的运动负荷的规律而提出的(看看即可)


②基本要求:
1.身体活动量的安排要服从体育教学目标
2.身体活动量的安排要服从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与发展需要
3.要通过科学的教程、教材和教法设计来合理地安排身体活动量
4.要因人而异地考虑运动量
5.要逐步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运动量和自我调整运动量的能力

 


二、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
①含义和依据
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运动的乐趣,以使学生喜爱运动并养成参加运动的习惯。


②基本要求:
1.要正确理解和对待运动中的乐趣
2.要注重“从学生的立场去理解教材”
3.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4.要处理好体验运动乐趣与掌握运动技能的关系
5.要开发多种有利于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方法
6.体验乐趣不忘磨炼、体验成功不忘失败

 


三、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2021年 名词解释: 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
①含义和依据:
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的原则:在体育教学中 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


②基本要求:
1.要正确认识运动技能提高在体育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2.要明确运动技能学习的目的,有层次地掌握运动技能
3.要钻研学理和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4.要创造提高运动技能的环境和条件

 


四、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
①含义和依据:
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运动知识和运动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对运动与文化的理解,传承运动文化。

②基本要求:
1.要重视体育学习中的 认知因素,要完成学懂的目标
2.要重视培养运动表象和再造想象
3.要重视发现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
4.要开发有利于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五、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
①含义和依据:
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休教育原则:在体育教学中 要发挥运动集体的作用,在集体中,特别是在小群体的自主性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集体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集体意识和良好的集体行为。


②基本要求:
1.分析、研究和挖掘体育活动和体育学习中的集体要素
2.要善于设立“集体学习”的场景
3.要开发有助于集体学习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4.要处理好集体学习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六、因材施教原则          (2021年 名词解释: 因材施教原则)
①含义和依据: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況,实施各不相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②基本要求:
1.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
2.要正确看待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个体差异
3.要通过各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创造因材施教的条件
4.要采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
5.要把 因材施教 与 统一要求 结合起来

 


七、安全运动和安全教育原则
(2019年 简答题:安全运动与安全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2020年 名词解释: 安全运动与安全教育原则)
①含义和依据:
安全运动与安全教育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要使学生安全地从事运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如何安全运动的教育。


②基本要求:
1.教师必须周到地设想所有可预测的危险因素
2.要时刻对学生进行安全运动教育
3.要建立运动安全的有关安全制度和配备一些安全设备
4.在体育教学中安排负责安全的小干部

体育教学方法5个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不同层次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一、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

(1)要依据体育课的目的与任务来选择教学法
(2)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法
(3)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法
(4)要根据教师本身的条件和特点来选择教学法
(5)要根据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等 来选用教学法
(6)要根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来选择教学法

 


二、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 及 基本要求


中小学常用体育教学方法:

a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b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c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d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e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语言传授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常用语言传递信息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运用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 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
2. 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感染力
3. 多用设问和解疑
4. 适当结合黑板、挂图等进行讲授和讨论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常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有动作示范法、演示法、保护与帮助法、视听引导法等。

 


运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
3.做好总结,将观察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tip——不管多少人,你的敌人就是自己,你要当榜首。)

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是那些通过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运动技能、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和循环练习法。


运用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科学对待身体练习中的运动负荷因素
2.选用练习法要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符合教材的特性。
3.选用练习法要与培养动脑、动口、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
4.运用练习法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等能力 和 良好习惯。

 

 


(4)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和比赛活动,使学生通过更加生动、丰富的运动实践体验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运动能力,提高运动参与兴趣的一类教学方法。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运动游戏法、运动竞赛法、情景教学法。


运用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1.活动前,要进行情景诱导和竞争欲望的调动
2.活动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
3.活动中,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4.活动后,要将学习和比赛等进行有机捏合,不能“为游戏而游戏”、“为比赛而比赛”、“为情景而情景”


 
(5)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学生在探究解决认识任务的过程中其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进而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
2. 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
3. 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情景

 

 

 


三、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现代方法3个)

(1)学导式教学法   (2022年 名词解释: 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自练的一种方法。


(2)发现式教学法 (2021年 名词解释: 发现式教学法)
发现式教学法:简称发现法,又叫问题法。它是从青少年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培养研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3)程序式教学法 (2020年 名词解释: 程序教学法)
程序式教学法: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一步一步地呈现教材,使学生们通过这种安排,逐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法。

 

程序训练法的特点: 首先由教师设计小单元教学内容的逻辑系列,让学生明确一步一步的学习或者练习的过程。

其次,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即每一小步都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并力求掌握。 然后及时强化,通过反馈,结合练习及时辨明正误,纠正错误。

最后学生可以自定步调,依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确定学习和练习的部分。  


四、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1)强调教与学并重
(2)重视学生体力、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3)注重体育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体育教学计划  (15/17/19/23)

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设计的成果形式,是根据国家颁发的体育教学指导文件,参照学校所选用的体育教科书,结合学校的体育教学实际而制定的体育教学指导方案和教学过程实施方案。


一、体育教学计划构成(可补充,每个点都可能出一道简答题)(计划与目标去分清)

(1)学年教学计划:以年级为单位,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结合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选定的全年教材和时数合理的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确定每学期的考核项目与标准的计划文件。

(2)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是按照学年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每个学期的各项教材和时数按一定要求合理的分配到每次课中,并指出考核项目与考核时间的计划文件。

(3)单元体育教学计划:也称单项体育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对各个单元的设计,把某个教学内容按照某种教学模式体例安排各个课次的教学文件。

(4)课时计划:即课时体育教学计划,又称教案,是根据单元的设计和时数的安排,设计本节课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案。

 

学年体育教学计划

学年教学计划:以年级为单位,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结合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选定的全年教材和时数合理的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确定每学期的考核项目与标准的计划文件。

制定学年体育教学计划的要求

a认真学习体育教学大纲

b从实际出发

c科学安排

 

制定学年体育教学计划的步骤方法

a制定学年体育教学目标

b确定本学年级每个学期的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

c确定各单项教材的教学时数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按照学年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每个学期的各项教材和时数按照一定要求合理的分配到每次课中去,指出考核项目的考核时间的计划文件。

89.制定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要求:

a教材的安排应考虑系统性和连贯性,并注意教材的季节特点

b教材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生理负担并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

c确定各项教材排列方法

 

90.制定学期教学计划的步骤与方法:

a以学年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确定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b计算出各项教材在该学期出现的次数

c将该学期的考核项目和重点教材,系统地安排到每次课程中去

d将其他教材搭配到每次课中。  

 

单元体育教学计划

******单元体育教学计划特点

模式多样性
学理性


*****制定单元体育教学计划要求:(重点)

要有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要认真钻研体育教材
要认真设计教学过程
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


********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的基本方法步骤(重点)

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明确单元的性质。
根据单元的性质调整单元的规模(教学时数的确定)。
根据某个单元教学设计原理,或者参照某个体育教学模式,设计出该单元教学过程,其具体的工作就是定出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填充到各节课中去。
确定某项教材的考核方法与评定方法。

 

课时计划(教案或称课时体育教学计划)

 

课时计划:即课时体育教学计划,又称教案,是根据单元的设计和时数的安排,设计本节课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案。
           

**制定课时体育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与步骤?

1.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2.排列教学内容
3.针对教学内容组织教法
4.安排各项内容教学的时间和各练习的次数
5.设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
6.计划本课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用具
7.课后小结

 

体育教学常规


体育教学常规:体育教学常规是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遵守的、保证体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一系列基本要求。15/17/18


一、课前常规

(1)有关教师课前准备工作的规定:如:备课与教案编写,了解学生课前情况,场地、器材的准备和清洁卫生工作、服装准备等。

(2)有关学生课前准备工作的规定:不能正常上课的学生,体委在课前向教师说明,任课教师分情况处理。

(3)有关时间的安排:教师在上课前15分钟到达现场,根据课的任务要求检查器材、布置场地器材;值日生上课前15分钟到,帮助教师布置教学场地,其余学生在上课10分钟到达。


二、课中常规

(1)学生集合常规;铃响后,值日生或体育委员集合队伍。
(2)小结与送还器材常规:课结束时,教师要进行课堂小结和讲评,对下节课提出要求,并要求值日生归还器材。


三、课后常规

(1)写好课后总结
(2)布置课后作业


四、补充:制定和贯彻体育教学常规注意事项:(考的概率很低很低,有印象即可)

应经学校领导批准,并作为师生在体育教学中共同遵循的准则。
体育教学常规的内容不应该经常改变,应保持一定时期的稳定性。
每学期开学初,应向全校各班进行教学常规教育,对新生提出教学常规尤为重要。


五、体育教学中 队列队形运用2018

    概述:科学合理地运用队列队形,不仅可以严密教学组织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协调配合、团结协作的机体注意精神。


1.简捷高效,要力求科学合理,要做到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洁的队列队形变换,是最有效的为教学服务。

2.利用课堂教学,在队形的设计与安排上要力求做到有利于学生的听看练,力求做到有利学生的帮助、保护和观察,力求做到让学生处于背光背风被干扰的有利位置,力求做到有利于教师的指导与控制。

3.合理利用口令,要求体育教师在课中多运用队列队形的同时注意提高指挥口令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准确性。

 

六、体育教学中 场地器材 的布置(场地器材的布置中要注意的问题)

(1)场地、器材的布局要合理
(2)合理编排课程表
(3)注意安全

 

 

七、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
(1)行政班
(2)男女分班
(3)按兴趣爱好分班


(可能单独出题)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
(1)随机分组
(2)同质分组
(3)异质分组
(4)合作型分组
(5)帮教型分组
(6)友伴型分组

 

 

第 四 篇 课余体育(9.1以修正)


一、课余体育的地位:

          学校体育从属于教育与体育两大系统,学校体育即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体育的组成部分。


二、课余体育的功能:(新增内容,11月22日新增内容哦~)

<1>课余体育对个人的功能: 1.健身.  2.健美.  3.健心

  课余体育对学生的健身作用表现:

1.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学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 平

2.有效促进青少年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身体活动能力

3.有效的提高青少年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课余体育对学生的健美作用表现:

1.增进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美

2.塑造青少年学生的体形美和轮廓线条美

3.养成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姿态美

4.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动作美。

 

课余体育对学生的健心作用:

1.有效的调节青少年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心情愉快

2.有效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

3.有效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2>课余体育对集体的功能:
1.赋予角色定位,规范集体行为。
2.增强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
3.形成良好校园风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3>课余体育对社会的功能
1.优化社会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2.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活跃体育市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三、课余体育的价值(新增哦~11.22新增内容)

课余体育的多元化价值:

1课余体育的教育学价值,取决于课余体育的教育属性,表现在学习和巩固体育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提高人的运动能力等

2.课余体育的体育学价值,是由课余体育的体育属性决定,表现在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等

3.课余体育的文化学价值,取决于课余体育的多重属性。  

 

课余体育的价值取向:课余体育的多元化价值取向,已逐步成为当代青少年学生对课与体育价值认识的共性,反映了青少年学生对课余体育的认识的深化。包括增进健康的目标,增强体质的目标,教养性目标,教育性目标,经济性目标,娱乐性目标。

 

 


四、课余体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区分⬇️)

课余体育是学校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余体育是课外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课余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四、课余体育在现代体育中的地位(区分⬆️)

课余体育是实现现代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途径。
课余体育是开展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课余体育是发现和培养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渠道。


五、课余体育的特点:

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
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
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
参与对象的群众性和课余训练的精英性。
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


三、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15/17/18/22)

(1)灵活性
(2)开放性
(3)综合性
(4)兴趣性
(5)自主性

 


四、课余体育锻炼的原则(2016年 简答题: 课余体育锻炼原则)

(1)自觉性原则
① 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② 培养兴趣,激发动机
③ 加强指导、提高技能

(2)经常性原则
①科学安排、加强计划
②提高认识、坚定信心
③科学锻炼、提高能力


(3)差异性原则
①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②因人因时、适时调控
③统一要求、区别对待

第 五 篇 学校体育管理


一、学校体育管理体制:(2019年 名词解释: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2023年 名词解释: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是学校体育管理的机构设置、权限划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是实现学校体育总目标的组织保证。从管理上,分为宏观管理微观管理。

 

 

以下先不用背:

二、学校体育 宏观管理机构 与 职能
(1)学校体育宏观管理机构: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两大系统构成。

(2)学校体育宏观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待补充)
①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②教育部是国务院主管教育的行政部分
③国家体育总局
④省级以下各级体育管理机构
⑤各师范、体育院校和教师进修学校,承担体育师资的培养、培训和进修工作
 

三、学校体育微观管理机构与职能
管理机构:主要指一所学校范围内的体育工作管理。

主要职能:
①校长的主要职能:

②教研部(室、组)的主要职责
四、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

 


五、学校体育管理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制度化、规范化原则

 


六、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

(1)体育课程管理
(2)体育教学管理
①体育教学计划管理
②体育课堂教学的管理


七、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9.1新增):

政策法规管理法
行政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
检查评估与奖惩法

 

第 六 篇 体育教师


一、体育教师地位: 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执行者 是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的具体组织指导者,高质量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

 


二、体育教师作用:(大纲未看见)(2020真题简答)
(1)体育教师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2)体育教师是体育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3)体育教师是青少年思想品德的教育者
(4)体育教师是发现、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的启蒙者


三、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大纲未看见)
(1)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紧密结合
(2)工作复杂多样
(3)工作具有社会性

 

 


四、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
(2017年 简答题: 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
(1)高尚的道德品质
(2)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的知识
(3)良好的专项技能技术
(4)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5)全面的专业工作能力
(6)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强健的体魄

 


五、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
(1)贯彻各项教育、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各种教育教学文件
(2)优先做好体育教学工作
(3)组织指导课外体育锻炼
(4)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
(5)从事学校体育科研
(6)配合开展学生体质检测和健康教育工作
(7)体育宣传与器材设施维护
(8)参与社会体育工作


六、体育教师劳动的特点
体育教师“一育兼一科”的工作广泛性
校内外体育工作的多样性
对学生教育影响的全面性
室外工作的艰苦性

 

    By Admin

    Related Post